从俄罗斯考察回来,朋友问我:俄罗斯人在干什么?我答:在看书。
在俄期间,正好赶上那位当今世界最年轻的大国总理——基里延科——被总统炒了鱿鱼,而新总理迟迟难产。政府解散,物价飞涨,银行汇率一日多变,卢布握在手里眼看着变成废纸,虽是外国人的短暂逗留,心里照样起急,真为俄罗斯人捏一把汗,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可让人怎么过?下了飞机,想像着街上可能看到的情景:银行被抢?商店被砸?满大街都是游行示威怒吼呼号饥寒交迫的人群?……
天一亮,我们便提心吊胆地上街观望。银行商店照样营业,街上交通秩序井然,莫斯科市民一脸平静,悠然自得地在路上行走,看不出任何惊慌失措的神情。银行门前常能看到五、六个人排队取款,商店里有人在买食物或其他日用品,没有发现想像中的挤兑和抢购。也许,俄罗斯人口少,只要有十个八个人扎堆,则有聚众闹事之嫌。
走进地铁车厢,仿佛置身于一个流动的阅览室。不论男女老幼,多数乘客都在聚精会神地读书看报。俄罗斯人的视力真好,在颠簸昏暗的车厢里也目不转睛地看着书,即使上下班高峰期,地铁突然拥挤起来,他们也一手抓住扶手,一手擎着书籍照看不误。我问请来的翻译,俄罗斯最近是否有一场全民考试?翻译小姐一脸迷惑。这种景象不仅莫斯科如此,圣彼得堡人也有同样的爱好。不仅地铁如此,在车站、码头、公园里随处可见。8月底9月初的莫斯科,秋高气爽,景色怡人,公园的长椅上不少人都在潜心读书。天哪,俄罗斯怎么啦,虽然还没有到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程度,事实上这些年俄罗斯的经济状况一直在恶化,他们竟然还能静下心来看书(不是读报),真是不可思议。
俄罗斯是一个神奇的民族。读书是俄罗斯人的悠久传统和民族习惯,今天已变成了他们生活方式不可分割的一部分,用我们流行的话说:这是一种活法。也许在俄罗斯人看来,书籍与面包同等重要。人不能不吃饭,也不能不读书,俄罗斯人用于阅读的时间远远超过吃饭。
据说,俄罗斯人有两大嗜好:一是喝酒,一是看书。因此,酿酒业与出版业可视为该国的主要产业。俄罗斯目前共有大小出版社11000多家,1997年的出版物有4000多种,图书发行量达38亿多册,堪称出版大国。访问期间,恰逢莫斯科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之际,有幸目睹了这个最具影响的国际图书盛会。前来参观购书的俄罗斯人络绎不绝,门口书摊前人山人海,这种景况在正值抢购风盛行之时的商店里我们没有看到。面包、牛奶在莫斯科的供应是充足的,而两年一度的国际图书博览会对莫斯科人来说,却是机会难得,于是便有了成包成捆地购书的冲动。
俄罗斯人长于思考并富有激情。如果列一份为世界作出突出贡献和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思想家、艺术家、文学家、科学家、革命家等名单,俄罗斯人可能占了相当篇幅。光我们熟悉的各位“斯基”、“诺夫”就有长长一串,更不用提其他的大名人。俄罗斯人饱受苦难,铁骨铮铮,一副思想家加革命者的硬汉形象。在困苦面前,他们从容应对,潜心思考,奋起抗争。小个子巨人列宁革命不忘读书,还能忙里偷闲在湖畔小屋里著书立说,写出《国家与革命》。这种精神谁敢小视。
俄罗斯精神是俄罗斯民族引以为傲的思想支柱,当我们力图弄懂俄罗斯过去、现在发生的和明天将要发生的一切时,除了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等角度审视外,不能忽略这个群体生活中的一些细节,包括他们视为生活方式的阅读。白银时代也罢,革命时代也罢,俄罗斯走到今天这个地步,不能不令人深思。
不管怎样,俄罗斯人酷爱读书的嗜好,令人感动、令人钦佩、令人难忘。